201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理论试题
二、多项选择题:17~33题,每小题2分,共34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7.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运用计算机仿真系统创建多源信息融合的交互式三维动态实景以及动作仿真的技术,可以给使用者提供沉浸性、多感知性、交互性的互动体验,虚拟现实技术所构造的虚拟环境说明( )
a.物质世界不再具有客观实在性
b.物质世界的存在形式具有多样性
c.信息是独立于物质和意识的第三种存在状态
d.人们可以通过实践创造出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现实状态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物质的相关知识。物理世界也是由物质构成的具有客观实在性,a错误。c项表述错误。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d。
18.基因编辑是应对遗传性疾病的一种潜在治疗办法,但其技术运用极具争议,这不仅是因为基因的变化会传给后代并最终有可能影响整个基因库,而且更重要的是基因编辑会产生长远而深刻的社会影响,可能衍生出一系列棘手的伦理、法律和安全难题,正因如此,许多国家对人类基因编辑技术制定了相应的伦理、法律规范。人类严格控制基因编辑行为的原因在于( )
a.人的实践活动要遵循真理尺度与价值尺度的统一
b.基因编辑技术可能突破人类的伦理道德底线
c.科学技术有时表现为异己的、敌对的力量
d.人的实践活动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答案】abcd
【解析】实践的真理尺度是指在实践中人们必须遵循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真理,即合规律性;实践的价值尺度是指在实践中人们都是按照自己的尺度和需要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即合目的性。任何成功的实践都是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基因编辑技术作为基因组编辑工具,给多种疾病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和潜在手段,但其临床应用上还有诸多尚未解决的科学和伦理问题,所以可能突破人类的伦理道德底线。科学技术本来的目的是为人类自身服务,但由于科技在使用过程中受负面价值的影响,使得科技成为异己的力量,反过来统治人类。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abcd。
19.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是追逐利润最大化。为了获得尽可能多的利润,分布在不同部门(行业)的资本家之间必然展开激烈的竞争,而竞争的结果必将导致利润率的平均化。利润率平均化的过程意味着( )
a.某企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有被其他资本家侵占的可能
b.各部门内不同资本家的等量投资所得到的利润大体上均等
c.各部门资本家在加强对工人阶级的剥削上有着共同的阶级利益
d.不从事直接生产的银行资本家所获得的利润总是低于平均利润
【答案】ac
【解析】平均利润率是不同部门的资本家之间竞争的结果,在利润平均化规律作用下,产业资本家获得产业利润,商业资本获得商业利润,银行资本家获得银行利润,农业资本家获得农业利润。利润平均化规律,反映了在瓜分剩余价值上,资本家之间存在竞争和矛盾,但在加强对工人阶级的剥削以榨取更大量的剩余价值这一点上,资本家之间有着共同的阶级利益。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ac。
20.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将在短期内自行消亡。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必然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历史过程,其原因在于( )
a.任何社会形态的存在都有绝对稳定性
b.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c.资本主义社会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d.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还显示出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容纳的空间
【答案】bc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任何社会形态的存在都有相对稳定性,a错误。bcd都是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复杂性、长期性的过程的原因。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cd。
21.习近平指出:“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现,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这对我们理解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的启示是( )
a.科学社会主义绝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
b.科学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没有必然的联系
c.科学社会主义是人类优秀文化传统的历史延续
d.科学社会主义在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内容和形式
【答案】ac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原则。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绝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绝不会出现的,这说明两者的生产方式是有必然的联系的,b错误。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cd。
2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但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依据是( )
a.我国总体上仍处于不发达阶段
b.我国仍然面临极其复杂的国际环境
c.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d.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只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历史阶段中的变化
【答案】acd
【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点: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ad正确。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c项正确。b项无关。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cd。
23.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民营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截至2017年底,我国民营企业数量超过2700万家,个体工商户超过6500万户,注册资本超过165万亿元。概括起来说,民营经济具有“五六七八九”的特征,即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我国经济发展能够创造中国奇迹,民营经济功不可没。这表明,民营经济已成为( )
a.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力量
b.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c.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主体
d.控制国民经济命脉的主导力量
【答案】abc
【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点: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成果,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主体,也是我们党长期执政、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力量。d项应为公有制经济,故本题正确答案是abc。
24.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二者的关系主要表现为( )
a.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
b.好的国家治理体系可以提高国家治理能力
c.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可以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
d.国家治理体系越完备国家治理能力就一定越强
【答案】abc
【解析】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通过好的国家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通过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同时,又不能把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等同起来,不是国家治理体系越完善,国家治理能力越强。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
25.全面准确的的理解和把握“一国”与“两制”的关系,应在坚持“一国”基础上,实现“两制”之间的和谐相处、相互促进。为此,必须做到( )
a.把利用国际有利条件和发挥港澳优势有机结合起来
b.把坚持“一国”原则和尊重“两制”差异有机结合起来
c.把维护中央权力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有机结合起来
d.把发挥祖国内地坚强后盾作用和提高港澳自身竞争力有机结合起来
【答案】bc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 “一国两制”。“一国两制”战略构想说的是国内问题,和国际无关,故排除a项。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cd项。
26.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就是要坚定文化自信。讲文化自信,我们有充足的理由和充足的底气,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
a.源自于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b.承继于激昂向上的革命文化
c.熔铸于生机勃勃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d.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答案】 abc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讲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项。
27.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开始创建以宁冈为中心的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毛泽东确定在井冈山建立根据地,是因为这个地区( )
a.有较好的群众基础
b.地势险要且易守难攻
c.易于部队筹款筹粮
d.敌人的统治力量比较薄弱
【答案】abcd
【解析】1928年10月,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之所以选择井冈山的原因是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地势优势是易攻难守,易于部队筹款筹粮,且敌人力量相对薄弱,因此正确答案是abcd。
28.1949年10月1日,首都军民30万人齐集北京天安门广场,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 )
a.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
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c.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d.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答案】abc
【解析】新中国成立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取得胜利,第一大历史任务的完成,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基本结束,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因此abc都是符合题干的,d选项是三大改在完成的重大标志,故排除。
29.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曾指出:“我国农业近二十年来的发展速度不快,它同人民的需要和四个现代化的需要之间存在着极其尖锐的矛盾。”当时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
a.农民的温饱问题尚未完全解决
b.农村的土地改革尚未完成
c.人民公社体制亟待改革
d.乡镇企业管理体制亟待改革
【答案】ac
【解析】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两大问题是:一亿农民的温饱问题尚未解决,“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亟待改革。其中b选项已经完成,d选项还没有涉及这个问题。因此正确答案是ac。
30.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把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式写入宪法,进一步凸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 )
a.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遵循
b.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要求
c.增进社会团结和谐的最大公约数
d.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行动指南
【答案】abc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式写入宪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内涵集中概括,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积极推动作用。积极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大意义,主要表现在:它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遵循,是提高文化软实力的迫切要求,是增进社会团结和谐的最大公约数。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
3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法治和德治,是治国理政不可或缺的两种方式。这是因为法治和德治( )
a.发挥作用方式不同
b.实现途径不同
c.所处地位不同
d.调整范围不同
【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德治和法治的区别
德治和法治是治国理政必不可少的两种手段,都对社会秩序和人的行为起到规范的作用,但二者存在很大不同。思想道德和法律在调节领域、调节方式、调节目标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和方式存在很大不同,首先二者发挥作用方式不同,德治主要依靠道德教化对人的思想进行调节,法治主要依靠法律的强制力来进行实施;其次,调节范围不同,德治主要是对人的思想道德领域进行调节,法治主要是对人的行为规范领域进行调节。德治和法治在地位和实现途径上也有不同,在地位上:法治是治国理政基本方式和基本方略,具有根本性、决定性和统一性;德治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在实现途径上:法治主要靠制定和实施法律规范进行,德治主要依靠培育和弘扬道德进行。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
32.2018年6月22日至23日,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深入分析世界转型过渡期国际形势的演变规律,准确把握历史交汇期我国外部环境的基本特征,统筹谋划和推进对外工作。其基本要求是( )
a. 既要把握世界多极化加速推进的大势,又要重视大国关系深入调整的态势
b. 既要把握经济全球化持续发展的大势,又要重视世界经济格局深刻演变的动向
c. 既要把握国际环境总体稳定的大势,又要重视国际安全挑战错综复杂的局面
d. 既要把握各种文明交流互鉴的大势,又要重视不同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现实
【答案】abcd
【解析】6月22日至23日,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强调,从党的十九大到党的十二大,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复兴历史进程中具有特殊重大意义。纵观人类历史,世界发展从来都是各种矛盾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我们要深入分析世界转型过渡期国际形势的演变规律,准确把握历史交汇期我国外部环境的基本特征,统筹谋划和推进对外工作。既要把握世界多极化加速推进的大势,又要重视大国关系深入调整的态势。既要把握经济全球化持续发展的大势,又要重视世界经济格局深刻演变的动向。既要把握国际环境总体稳定的大势,又要重视国际安全挑战错综复杂的局面。因此,答案为abcd。
33.2018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于10月25日至27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分别与其举行了会晤、会谈。中日双方就改善、发展两国关系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了意见,在政治、经济、安全及其他国际问题上达成诸多共识,取得务实成果。这些成果主要有( )
a. 签署了中日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b. 签署了中日两国海上搜寻救助合作协定
c. 双方一致确认将恪守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的各项原则
d. 双方一致同意将2019年作为“中日青少年交流促进年”
【答案】abcd
【解析】根据对题干的分析和实时内容,因此答案为abcd。